1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內外因素
1.1 身體衰退。身心是一個統一整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器官開始逐漸衰退,身體上的變化必然對心理有所影響,如在心理上可表現為精力不足、記憶力下降、思維速度變慢等。
1.2 疾病損害。軀體疾病如不積極治療,對心理可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腦動脈硬化,腦組織缺血可導致大腦功能減退。在心理上,早期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晚期可發展為腦萎縮而導致癡呆[1]。
1.3 營養缺乏。人體正常功能的發揮,與營養物質的供給密切相關,如腦細胞對營養物的需求量就明顯高於其它組織細胞。當某些物質缺乏時,就可使相應的器官功能失調,如維生素C缺乏時,會影響腦、脊髓及外周神經,出現精神症狀[1]。因此,保證各種營養素的需求,是增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1.4 社會角色與社會地位的改變。老年人從崗位上退下來,社會角色、社會地位以及社會關系發生變化,如果轉變與適應困難,會因失去原有的地位與工作,不能繼續發揮作用而惆怅;還會因脫離了原有的交際范圍,而新的交往尚末建立或不善於建立而寂寞。長期下去,心理失衡,造成心理沖突與矛盾,會變得孤獨、抑郁、消極,這對健康極為不利,會加速身體的衰老。
1.5 家庭環境與生活事件。離退休後的老年人以家庭活動為中心。所以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對老年人心身健康影響甚大,如子女結婚,婚後婆媳、妯娌間的糾葛;以及老年夫婦之間的感情;離異、喪偶,子女分散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接踵而來,都會加重老年人的心理沖突而影響老年人的情緒。
1.6 不良生活習慣。長期養成的吸煙、嗜酒、過食甜食、葷食或飲食過鹹等,可導致體內環境穩定性和自我修復能力減退而引發疾病。
2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變化特點
2.1 自我意識增強,固執、刻板。主要表現以自我為中心,過多地關注自我,要求被重視,受尊敬;思維方式固執不靈活,思想保守僵化,偏愛舊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娛樂,厭煩新奇事物,社會適應性減退。
2.2 性格內向、怪僻。主要表現為不願與外界聯系,呆在家裡,與世隔絕;有的心胸狹窄,十分吝啬,視錢如命。
2.3 情緒不穩定,敏感易變。主要表現為對情緒的控制與調整能力下降,易傷感、易激怒,並且情緒反應強烈、持久。常因一些不順心的小事而哭泣、生氣,或急躁不安、大發脾氣。單獨居住的老人,常因寂寞無聊、孤獨而郁悶、抑郁。
2.4疑慮與恐懼感。主要表現為對病痛關心過度,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某些不適上,擔心患了不治之症,即使檢查正常,也不放心,神經過敏,焦慮多疑。由疑病而恐病,由恐病而懼死。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
2.5 行為退化,依賴性增強。主要表現為自己能干的事也不願去做,過度依賴別人的照顧,時常以種種不適引起別人關注,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視。行為表現幼稚,導致生活能力退化。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