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4月15日-21日“上海市腫瘤防治宣傳周”
過去認為絕經後出血是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危險信號,因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病例與老年婦女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有關。在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由惡性腫瘤引起的絕經後出血占40%~80%。
而近幾十年來的調查結果認為:老年女性絕經後出血,良性腫瘤占60%~80%,惡性腫瘤占20%~40%。
絕經後又見“紅”,准確說是絕經1年後又出現陰道流血,老百姓俗稱為“倒開花”,臨床上稱之為絕經後出血,這是常見的老年婦女疾病之一。其病因錯綜復雜,疾病性質難定,診斷手段各異。隨著近代老年醫學崛起,本病已成為現代圍絕經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根據致病因素來說,絕經後出血有“三大炎症性(老年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子宮內膜炎)”、“三大腫瘤性(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卵巢癌)”、內分泌性、全身性和其他(外傷、異物)五大原因。絕經後出血患者年齡越大,出血時間距絕經年限越長,其惡性腫瘤的發生率越高。在這裡我們介紹臨床最常見的可以引起絕經後出血的三大疾病:
老年性陰道炎
又名萎縮性陰道炎,是一種非特異性陰道炎。常見於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粘膜變薄,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陰道內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黃色,嚴重者可有血樣膿性白帶。檢查時見陰道呈老年性改變,上皮萎縮,皺壁消失,上皮變平滑、菲薄;陰道黏膜充血,有小出血點,有時有表淺潰瘍。
慢性宮頸炎
是子宮頸受到的多種傷害中的一種,多是由於子宮頸因分娩、流產及手術損傷或局部經長期刺激感染細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宮頸炎轉變而來。表現為白帶增多、粘稠,或呈膿性,甚至引起腰腹墜脹感。陰道檢查時會發現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肥大、宮頸囊腫等,宮頸糜爛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根據糜爛面大小,可分為三度:輕度糜爛面未超過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中度指糜爛面已達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重度糜爛面超過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或已達宮頸邊緣。宮頸息肉是由於宮頸長期慢性炎症,使宮頸黏膜增生而形成息肉,息肉從宮頸口或宮頸管內突出,有單個或多個,常有蒂。息肉呈紅色,上面有豐富的血管,因此容易出現接觸性出血,有時還呈不規則陰道出血,摘除後常復發。宮頸肥大是由於慢性炎症反復長期刺激,使宮頸組織充血、水腫及結締組織增生所致。宮頸腺體囊腫是宮頸慢性炎症時,使腺體及其周圍組織增生阻塞腺管開口,形成儲留性囊腫,稱為宮頸囊腫。
子宮內膜癌
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僅次於子宮頸癌,平均年齡60歲左右,多見於老年婦女。此病為激素依賴型疾病,與高雌激素水平有關,相當一部分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肥胖。絕經後患者多表現為持續或間斷性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無接觸性出血,有大量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排出,晚期出血中可雜有爛肉樣組織,伴有陰道排液。約有10%~46%的患者伴有疼痛,這種症狀多半發生在晚期。診斷性刮宮可以協助診斷。
其他原因
近年來,由於絕經後婦女使用雌激素替代性治療日益增多,由藥物醫源性引起內分泌性的絕經後出血比例也有所上升。平時服用花粉及含有激素類滋養補藥也有引起陰道流血的可能。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及內科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者,有時也有陰道流血的表現。另外,絕經後宮內節育器久置不取,因絕經後卵巢萎縮,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子宮萎縮而使節育器嵌頓入子宮肌層,子宮內膜及肌層受損也可致陰道流血。
由此可見,絕經後出血病因多種多樣,以子宮出血的病因最為復雜。凡是出現絕經後又來“月經”,均應視為異常,因本病中惡性腫瘤占一定比例,務必及時到有條件的醫院進一步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