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老人健康 >> 健康飲食 >> 營養飲食

老人適量飲酒可延年益壽

飲酒,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可謂源遠流長,並由此衍生了經久不衰的酒文化。從春秋戰國時期招待客人“必飲酒而奉之”,到唐代李白斗酒詩百篇,都說明酒在政治活動、社會禮儀及人們心目中的位置。疏通血脈祛風散寒

酒性溫,味甘,辛,少飲有疏通血脈、活血祛瘀、祛風散寒、行藥祛邪的功效。《內經》中已有關於古代用酒治療的記載。《千金要方》中收集了大量的藥酒方,用於各種疾病的防治。如獨活酒治痺,牛膝酒治拘急,附子酒治脹滿,紫石酒治虛冷,杜仲酒治腰痛等。

《新修本草》載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滿毒氣”。陶弘景曾舉例盛贊酒的好處:“大寒凝海,唯酒不冰,明其熱性,獨冠群物。藥家多須,以行其勢。人飲之,使群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昔三人晨行觸霧,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飲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勢辟惡,勝於食。”

適量飲酒延年益壽

酒除了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外,還可用於延年益壽。老年人陽氣漸衰,血脈不暢,易受風、寒、霧、露的侵襲,如能合理適量飲酒,可以疏風通絡,輕身延年。唐代醫學家、藥王孫思邈是一位長壽之人,他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冬服藥酒兩三劑,立春則止,此法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保生月錄》中記載“夏月清晨炒蔥頭飲酒一二杯,令血氣通暢”;“冬日早出宜飲酒,以卻寒,或噙姜以辟惡”。說明酒與藥物配合使用能增強保健益壽的功效。

清代徐沅青《醫方叢語》中轉引《歸田瑣錄》載有“周公百歲酒”能“治聾明目,黑發駐顏”,“家三代服之,相承無七十歲以下人”。歷代益壽延年的藥酒方不下數百種,有很多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功效,如枸杞酒、生地酒、人參酒、白術酒、薯蓣酒、陽春酒、百補延齡酒等,不勝枚舉

酒有千種各取所需

酒的種類很多,作用也不盡相同。浸藥多用白酒,做藥引多用米酒,活血止痛多用黃酒。葡萄酒少量飲用,可強心提神。《新修本草》謂其“能消痰破澼”。啤酒以大麥芽發酵而成,營養豐富又可健胃消食。飲酒的數量及方法宜據各人不同的體質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總的原則是少飲、淡飲,反對暴飲雜飲。如《養生要論》中引阮堅之的話講:“淡酒、小杯,久坐細談,非唯娛客,亦可養生。”《清異錄》指出:“酒不可雜飲,飲之,雖善酒者,亦醉”。

過量飲酒損害健康

飲酒過量則損害健康,導致病患發生,甚至引起死亡。早在《呂氏春秋》中即有“肥肉厚酒,務以相強,命曰爛腸之食”的記載。《韓非子》中講:“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痰形。”《管子》中載,齊桓公讓管仲飲酒,管仲倒掉一半,並說:“棄身不如棄酒。”梁代陳宣嗜酒如命,以“不飲為過”,最後還是說:“譬酒猶水也,可以濟舟,也可以覆舟。”歷代醫家對於過量飲酒的害處亦有一致的認識。如《飲膳正要》謂酒:“少飲為佳,多飲傷形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度,喪生之源。”《本草綱目》雲:“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御風,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又說:“過飲不節,殺人頃刻。”

由於酒的代謝主要是通過肝髒來完成的,而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學名稱為乙醇。白酒、大曲、白蘭地、威士忌等烈性酒含乙醇量達40%~60%,還雜有毒性較大的異戊醇、甲醇等。它在代謝過程中,對肝髒有一定的侵害,且使肝細胞變性。另一方面,飲酒還具有成瘾性,過量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對人體損害極大。實驗表明,當人體內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05%~0.2%的時候,就會出現醉酒的狀態。當達到0.4%時,就會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長期過量飲酒可以引起慢性中毒而招致一些疾病的發生。老年人脾胃虛弱,飲酒更應該節制。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