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急救 >> 災害急救 >> 災害急救文章

突發災難心理急救措施

  國家級心理危機干預專家、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何鳴博士提醒,真的遭遇突發災難,與其杞人憂天,還不如學會“心理急救”。

  寧願跳樓死 不願嘗試逃生

  11月15日14時,上海余姚路膠州路一棟高層公寓起火,公寓住戶在逃生過程中,卻出現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場景。

  公寓起火後,不少人不選擇逃生,卻選擇爬腳手架,陳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事發時,她剛午睡起來,迷迷糊糊地,她聞到很濃的煙味,意識到起火了。她的第一個反應是打火警119,可電話已經不通了,火勢越來越大。

  “火星飛到哪裡,哪裡就燒起來,當時我被四面包圍了。”她回憶起火災的情景時說。“當時我就覺得,既然等著被燒死, 還不如跳樓。”

  於是,她爬上了窗外的腳手架,幸好被消防官兵及時救了,不然隨時有墜樓的危險。

  當天,和陳女士一樣,選擇爬腳手架的住戶不少。

  次日,《環球時報》英文版就刊登了一張觸目驚心的照片,三位老人攀爬在腳手架上,很無助。

  驚慌、盲從心理最不可取

  “這是典型的由於驚慌導致的非理性行為。”何鳴博士分析,“驚慌就是恐懼心理延續後產生的在思維上混亂、情緒上極度波動的心理狀態,從而在逃生時,導致一些不合理的非理性行為。結果經常是不幸的。例如有的人面對濃煙不知所措,從高樓跳下而喪生;見了大火,只顧向相反方向奔逃,而不管對面是否是死路;明明走樓梯安全,卻覺得電梯逃生速度快,逃進電梯等。”

  何鳴博士表示,驚慌開始時一般只是個人非理性行為,但由於驚慌恐懼心理帶有傳染性,很快會波及眾人,非常迅速,常常會導致不可抑制的恐懼心理,進而誘發其他人的盲從心理,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和更大的傷亡。盲從心理是指在驚慌恐懼中,不知所措,失去正常判斷能力,沒有主見,隨大流。人在心理上總是這樣的:當自己能力無法“生存”時,他就一定要依靠集體力量,這時容易盲從。“比如一窩蜂地跟著人群盲目地跑,見人從樓上往下跳,便跟著一起往下跳,至於跳下去是什麼後果則不管。許許多多群死群傷火災的發生,其實都與這種盲從心理帶來的消極後果密切相關。”

  遇到突發災難需自我暗示

  遇到突發災難,該如何調整心理,避免驚慌和盲從呢?

  何鳴博士表示,突發災難時必須學會“心理急救”,“心理急救是由經驗引導地幫助小孩、青年、成人和家庭克服災難和恐怖主義的標准手段,它是用來減輕災難事件所帶來的痛苦而增強短期和長期功能性適應能力的方法。”

  而“心理急救”主要基於兩個方面:

  首先,平時做好心理預防。“遇到突發災難例如火災時,人因為自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都會在內心產生一種恐懼,恐懼是我們自我保命的一種重要心理反應,對於人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往往過度恐懼,造成不知所措,采取不正確的做法,而喪失了很多減少損失和傷害的機會。”何鳴博士說,如果我們能在平時就常練習火災逃生方法,了解到最佳疏散樓道位置,把突發火災的逃生技巧當做身體本能,一旦發生火災,就能在恐懼之余,條件反射般地做好逃離疏散的身體保護措施,快速地逃生,“養成這種條件反射習慣心理,是最好的心理預防。”

  其次,事發時自我心理暗示。當發生自己有驚慌心理時,如果有很多人,最好有冷靜的人組織大家行動,相對會降低驚慌的程度和相互傳染。就個人而言,要不斷地給自己暗示:“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我一定可以!!”在做好和增強心理暗示的基礎上,多做一些深呼吸,不去想最壞的結果,很理智地思考如何處理危險。

  災後“心理急救”

  也十分重要

  除了遇到災難時的“心理急救”,災後“心理急救”也十分重要。

  何鳴博士說,人在親身經歷災難後容易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這種患者症狀通常要出現在事發後3~6個月。患者表現為情緒極度激動、緊張和恐懼,常整夜不能入睡,處於恍恍惚惚的狀態,有時還會在睡眠中反復出現令自己受到精神創傷時的景象;同時還出現煩躁不安、壓抑、悲傷,不能集中注意力,完全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等狀況。

  “假若災難發生,他們所遭遇的不僅是肉體上的痛苦,更讓他們難以承受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折磨。而物質上慰問並不能徹底消除一些受害者心靈中的陰影。這時災後‘心理急救’,也就是心理干預,顯得特別重要。”何鳴博士提醒。

  “我教大家一種災民‘心理急救’的方法:一是脫離現場,因為經常經過事發現場,受害者會情不自禁地在腦中重演悲慘的一幕,刺激病情加重。最好方法是遠離現場,眼不見心不煩;二是家人給以理解。很多受害者不良情緒表現其實是一種病態,即大腦功能受創,發生了病理變化。家人和朋友如果看到對患者多次勸說均不生效,千萬不要埋怨受害人不開竅,還是要繼續耐心勸導。”何鳴博士建議。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