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急救 >> 災害急救 >> 地震災害

聽“9·11”救援人員講述:地震中的自救竅門

    我的名字叫道格·庫普(doug copp)。我是世界上最有經驗的救援小組之一——美國國際救援小組(arti)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災難部的經理。我和曾經來自60多個不同國家成立的各種救援小組一起工作過,曾在875個倒塌的建築物裡爬進爬出。
 
        在聯合國災難減輕小組(unx051-unienet)中我擔任了任期兩年的專家。從1985年至今,除非同時發生了多個災禍,我幾乎參與了每一次重大的救援工作。

    1996年,我們用我創立的而且被證明是正確的方法制作了一部電影。

    我們人為的摧毀了一座學校,和一個裡面有20個人體模特的房屋。10個人體模特用“蹲下和掩護”的方法,而另外10個模特使用我的“生命三角”的求生方法。模擬地震發生後,我們通過倒塌的碎石慢慢進入了建築物,並拍攝和記錄了結果。

    在一個可直接觀察到的而且科學的條件下,這部電影拍攝了我使用的求生技術。結果顯示那些用“蹲下和和掩護”方法的人存活率會是零,而那些使用“生命三角”的人能夠達到100%的存活率。上百萬的人已經在土耳其和歐洲的其他地方,還有美國、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的電視節目裡看到過這部片子。

    我曾進入的第一個建築物是在1985年墨西哥地震中的一個學校。每個孩子都在課桌底下。每個孩子都被壓扁了。他們如果能在走道裡挨著他們的課桌躺下,就有生還的希望。我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不在走道裡。那時,我不知道孩子們被教導要躲在某物體的下面。

    簡單地說,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的重力會撞擊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被我稱作的“生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余地就越小。而物體被擠壓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下次,你在電視裡觀看倒塌的建築物時,數一數這些形成的“三角”。你會發現到處都有這些三角。在倒塌的建築物裡,這是最常見的形狀,幾乎到處都有。我培訓trujillo(人口約為75萬的地方)的消防部門,教導人們如何求生,如何照顧他們的家人,以及如何在地震中援救他人。

    道格·庫普的提示:

    1)當建築物倒下時,每個只是簡單地“蹲下和掩護”的人都被壓死了,每次,毫無例外。而那些躲逃到物體,如桌子或汽車下躲避的人也總是受到了些傷害。

    2)貓,狗和小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自然地蜷縮起身體。地震時,你也應該這麼做。這是一種安全的本能。而且你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就可以做到。靠近一個物體,一個沙發,或一個大件,它僅受到了略微的擠壓,但在靠著它旁邊的地方留下了一個空間。

    3)在地震中,木質建築物最牢固。木頭具有彈性,並且與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動。如果木質建築物倒塌了,會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間。而且,木質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磚塊材料則會破碎成一塊塊更小的磚。磚塊會造成人員受傷,但是,被磚塊壓傷的人遠比被水泥壓傷的人數少得多。

    4)如果晚上發生了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簡單地滾下床。在床的周圍會形成一個安全的空間。

    5)如果地震發生了,而你正在看電視,不能迅速地從門或窗口逃離,那就在靠近沙發,或椅子的旁邊躺下,然後蜷縮起來。

    6)當大樓倒塌時,很多人在門口死亡了。怎麼回事?如果你站在門框下,當門框向前或向後倒下時,你會被頭頂上的屋頂砸傷。如果門框向側面倒下,你會被壓在當中,所以,不管怎麼樣,你都會受到致命傷害。

    7)千萬不要走樓梯,樓梯與建築物搖晃的頻率不同(他們和建築物的主體部份分別晃動)。樓梯和大樓的結構物發生不斷的碰撞,直到樓梯發生構造問題。人在樓梯上時,會被樓梯的台階割斷,這是很恐怖的毀傷。就算樓梯沒有倒塌,也要遠離樓梯。樓梯就像大樓一樣會被損壞。哪怕不是因為地震而倒,還會因為承受過多的人群而坍塌。所以,我們應該始終首先檢查樓梯的安全,即便是建築物的其他部分並沒有被損壞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8)盡量靠近建築物的外牆或離開建築物。靠近牆的外側遠比內側要好。你越靠近建築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徑被阻擋的可能性就越大。

    9)當發生地震時,在車內逃生的人會因路邊墜落的物體砸傷,這正是nimitz高速公路上所發生的事情。舊金山地震的無辜受害者都呆在車內。其實,他們可以簡單地離開車輛,靠近車輛坐下,或躺在車邊就可以了。所有被壓垮的車輛旁邊都有一個3英尺高的空間,除非車輛是被物體垂直落下。

    10)我發現,在報社或辦公室裡堆有很多報紙的地方,通常會好些,因為報紙不受擠壓。你在紙堆旁可找到一個比較大的空間。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