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追生行列,因此懷孕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很多人為了能夠肚子裡的寶寶,拼命地吃,還美其名曰:一人吃兩人分;還有不少人擔心寶寶營養不夠,甚至不惜吃藥膳來進補。其實,這些做法非常不可取,不但沒有好處,相反還會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那麼,孕婦進補的誤區有哪些?孕期飲食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孕婦進補謹防六大誤區!
懷孕期間寶寶特別需要營養,因而孕期媽媽要充分補充,但是很多媽媽擔心寶寶的營養不夠,過度補充,結果體重不斷飙升,不但危害寶寶的健康,還會影響媽媽的健康。以下幾大誤區,需要警惕!
誤區一:懷孕後一個人要吃兩個人的東西
老一輩的人總覺得孕婦應該一個人要吃兩個人的量,天天逼著孕媽吃很多很多的東西,吃得很撐,讓孕媽苦不堪言。
懷孕期間營養攝入不甚注意,一味大補特補,產婦中的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發病率激增,也會使胎寶貝長得太大,影響分娩順利進行。大部分孕婦分娩後會轉化為Ⅱ型糖尿病,這樣也極容易導致孩子將來出現過敏症狀,對於孕媽咪和胎寶貝都沒有好處。就產後塑身而言,如果體重過度增加,孕期沉積在肩部、臀部的脂肪以後也很難消失。
誤區二:你吃什麼孩子就能補什麼
懷上寶寶之後最難熬的就是吃飯,每天都是各種營養湯,草雞湯、排骨湯、蝦仁湯、螃蟹、炖豬肚子……天天大補特補,膩死了孕媽咪們。婆婆總是“含情脈脈”的望著你,覺得孕媽吃了什麼,孫子就能補到什麼。
研究表明,女性在懷孕時體重輕微超重,就容易讓生下的孩子智商偏低,在語言能力和數字能力的測試中得分均略低於同齡人。
誤區三:吃動物胎盤安胎
有的孕婦平時稍有點磕磕碰碰,就覺得身體不適,便要醫生給她打安胎針,還有的信奉“吃什麼補什麼”的道理,四處尋找動物胎盤來進補。
其實,需不需要打安胎針是有嚴格的診療標准的。安胎針補充的是孕酮,動物胎盤、卵巢裡也含有孕酮。這種激素在孕婦出現陰道少量流血等流產先兆時,能夠起到穩定妊娠的效果。但是,如果沒有流產先兆卻使用人工合成孕激素類的藥品,一旦過量,就可能影響胎兒生殖器官的發育。
誤區四:盲目吃藥膳
中國傳統的藥膳絕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中醫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食品。如不具備醫藥常識而盲目制作或食用藥膳進補,難免會誤入歧途。
比如,臨產孕婦食用黃芪炖母雞,易造成難產。這是由於黃芪有“壯筋骨、長肉補血”的功用,加上母雞本身是高蛋白食品,兩者起滋補協同作用,使胎兒骨肉發育生長過猛,造成胎兒過大,導致難產。黃芪有利尿作用,通過利尿,羊水相對減少,以致延長產程。
誤區五:有營養的東西攝入越多越好
在孕期中加強營養是必須的,但營養攝入絕非多多益善。太多的營養攝入會加重身體的負擔,並存積過多的脂肪,導致肥胖和冠心病的發生。體重過重還限制了准媽媽的體育鍛煉,致使她們抗病能力下降,並造成分娩困難。
誤區六:多吃菜,少吃飯
許多人認為菜比飯更有營養,准媽媽應該把肚子留下來多吃菜。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飯是米面等主食,是能量的主要來源,一個孕中、晚期的孕婦一天應攝入400~500克的米面及其制品。
孕期飲食注意這些!
既然孕婦不能亂補,那麼應該如何飲食才科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懷孕早期(一至3個月)
這時胎兒腦細胞及身體各器官正快速增殖發育,足夠的養分供給是第一要表,特別是維他命B群及葉酸、菸鹼酸。孕婦在此刻常惡心嘔吐吃不下東西,那怎?辦呢?不想吃就不要勉強,不必拘泥於非得3餐都得吃飽飽的,而應該是少量多餐,想吃就吃,多吃含蛋白質、維他命豐富的食物,如:新鮮的魚、肉類、蛋、牛奶、豆制品、水果等。錯失早期懷孕的營養補充,對日後嬰兒生長發育將有不良的影響。
懷孕中期(4至7個月)
克服了早期懷孕的不適,孕婦這時候較為舒服,同時子宮不算太大,胃部不受壓迫而食欲也變好了,胎兒生長較快,平均每日約增加 10克,孕婦要多攝取蛋白質、鈣質、鐵質及卵磷質(蛋黃)豐富的食品,小米等雜糧含維他命B1較多,至於米飯、面食則要適量,因為澱粉、糖分多易發胖。
懷孕後的最後幾個月
胎兒生長最快,其體重的一半大約是在此期增加的。此期因子宮增大壓迫腸道,容易引起便秘,所以應多喝水並供給富含纖維素和果膠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蘋果、梨等,以利通便。同時孕婦飲食中必須富有各種營養物質,以保證胎兒迅速生長的需要。這時應采取少量多餐的飲食方式增加飲食品種,並進行合理搭配,做到食物多樣化。孕婦如出現浮腫,應選用低鹽飲食,並供給充足的優質蛋白質。
各位孕媽最好還是科學飲食,這樣對自己好,對腹中的寶寶更好。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