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炖一只小鮑魚,用蛤或蚬煲湯做菜
這事情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一個暑假前夕,我因感冒發燒到醫院診治,無意中檢查出甲狀腺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腫物,醫生說可能是瘤,建議我到廣州進一步診治。學校放假後,我便到廣州某醫院進行甲狀腺檢查,證實是甲狀腺結節,大小為1.5厘米×2厘米。醫生建議我待秋涼後進行手術切除,初定國慶後擇日進行。
這本不是什麼噩耗,卻令我憂心忡忡。一些親友聞訊前來探望,並介紹一些偏方,其中有一條“瘦肉紅棗炖鮑魚”讓我情有獨鐘。因為在當時能吃上鮑魚,簡直是無與倫比的享受。我去買鮑魚,哇,好貴啊!我一個月的工資,只能買半斤最便宜的小鮑魚,約十五只,每天吃一只,也只夠吃半個月。我想,鮑魚是貝殼類海產品,本地盛產的蛤、蚬也是貝殼類海產品,應該有類似的功用。蛤、蚬價格便宜,權當它們是“土鮑魚”吧。於是我制定了自療計劃:每天炖一只小鮑魚,這是主藥;用蛤或蚬煲湯做菜,這是輔藥。
半個月後,我仔細摸摸那粒結節,感覺好像變小了。真的是鮑魚和“土鮑魚”顯效了嗎?我動用了儲備財力,兄弟姐妹們聽聞也送來好些鮑魚。於是,我的自療計劃繼續進行。
國慶節將至,我一合計:確診三個月,吃掉約三斤小鮑魚和大量的、無法計數的蛤、蚬。同時脖子上的甲狀腺結節小了。我依時到醫院復查,檢查證實,結節消失了。
營養師點評
如果楊女士患的是單純性結節性甲狀腺腫,那麼,通過補充碘是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的。單純性甲狀腺腫的主要病因是缺乏碘,因此在山區發病率較高,有明顯的地域性,故又稱“地方性甲狀腺腫”。
人體的甲狀腺是產生甲狀腺素的地方,甲狀腺素是人體內重要的激素,對人體的能量、蛋白質、脂肪、糖代謝起到關鍵作用。甲狀腺素過多會產生“甲亢”症狀,如多汗、多食、消瘦、心跳加快等。甲狀腺素過少,會引起發育遲緩(地方性克汀病:兒童精神神經發育損害)、乏力、合成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
碘是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之一,碘的缺乏直接導致甲狀腺素的合成減少。當碘缺乏時,甲狀腺為了合成足夠量的甲狀腺素,會增加或增大其有效的細胞“加班”來完成工作任務。碘缺乏的時間越長,甲狀腺的負擔會越重,甲狀腺也越來越大,最後形成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頸泡”。腫大的甲狀腺可呈彌漫性、對稱性腫大,也可在腫大的腺體中扪及單個(或多個)結節,增長緩慢。
這種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腫大,補充碘之後便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多數可在6~12個月消腫,但結節則可能終生保留。因此,上文中的楊女士可謂運氣極好,竟靠補碘的辦法,使其甲狀腺腫回縮甚至完全消失。要知道,甲狀腺腫的結節是極少能靠補碘而消失的。再有,臨床上用於補碘的食物中並沒有推薦鮑魚,不是因為鮑魚貴,而是因為鮑魚的碘含量很低。
在各種食物中,以海產品的碘含量較高。從100克食物的碘含量來看(單位:微克):大米1.40,大豆1.50~2.10,大白菜9.80,葡萄6.30,雞蛋9.70,紫菜(干)1800,發菜(干)1180,淡菜(干)1000,牛奶2.80,帶魚(鮮)2.80,蛤240,蚬240,鮑魚(干)12。
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楊女士眼中的“主藥”——鮑魚,實際上碘含量很低,“輔藥”——蚬和蛤的碘含量反而較鮑魚高。所以,蛤和蚬才是楊女士補碘的主藥。如果她只是用鮑魚來補碘,而且每天只是一只小鮑魚,結果肯定完全不同。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每日需要的碘為150微克,因此,適當選擇進食海帶、海菜等海產品,就很容易滿足人體對碘的需要。
當然,如果甲狀腺腫大明顯,有壓迫氣管、深部血管等情況,手術治療就可能是首選的治療方法,而不是單純補碘治療。
在我國政府大力推廣食用加碘鹽後,甲狀腺腫的發病率越來越低。對大眾而言,多掌握些營養知識,可當做有備無患。
編輯推薦:
假期後吃海鮮有助於緩解疲勞
吃海鮮時要避免喝啤酒
多吃玉米少吃海鮮 不做“濕”人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