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會診”專家彭凱平談心理減壓
5月22日,富士康總裁郭台銘邀請了海內外的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及精神病學等方面專家到富士康“會診”,尋找擺脫“連跳”陰影的出路。作為富士康邀請的社會心理學專家,彭凱平教授在分析“連跳”背後的原因時,呼吁社會不僅要關注逝者,更要關注我們身邊99%以上的健康人的心理衛生問題。
■ 本期心理沙龍嘉賓
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我認為社會關系疏離是自殺主因”
新京報:聽說您才從深圳回來,您22日參加的“富士康專家會診”,有沒有什麼一致的說法?
彭凱平:說“會診”其實是不太確切的。我個人認為,富士康的問題是企業轉型中的心理危機問題,具普遍性,不是簡單的心理、病理問題。所以,我們這次,並不是去給富士康員工做心理診斷的,而是讓大家從事件中得到教育,從(已發生的)負面的行為思維中,發現正面的榜樣。
新京報:您在富士康員工中有沒有發現正面的榜樣呢?他們表現得都怎麼樣?
彭凱平:我在富士康就看到有非常快樂的員工,小姑娘小伙子們成群結伙地往外走。事實上,大部分的跳樓者在富士康工作的時間都比較短,最多一年半,最少兩三個月,如果說工作壓力,肯定不比老員工更大。我覺得,“跳樓”還是由不適應,以及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的。這種心理落差主要表現為:第一,從農村到城市的心理落差,以為來到了大城市,但密集的勞動讓他們看到城市卻感受不到城市;第二,家庭到社會的落差,從家庭的保護到自力更生;從保護的、尊重的心理環境到批評的、管制的心理環境的落差;從社會支持的關系網絡到沒有任何支持的關系網絡間的落差。
現代社會學創始人愛米爾·杜爾凱姆認為,自殺既不取決於經濟基礎,也不完全由家庭背景決定,相反,社會關系的親疏是造成自殺的最主要原因。外出打工者從熟悉的農村環境走到完全陌生的城市環境中,這種變遷造成了與先前關系的分離,其本質還是社會關系的隔離。而一系列的跳樓事件,就是社會劇變引發的心理沖突的集中表現。所以說,防止惡性自殺事件,應該是社會學和心理學一起來做的事情。
新京報:有心理咨詢師認為從農村到城市務工的年輕人因為不能適應城市環境而產生的“心理隔斷期”是他們自殺的一個誘因。您覺得“心理隔斷期”具體而言指的是什麼?您對這種說法持什麼態度?
彭凱平:心理隔斷期?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心理斷乳期”吧?這種說法來源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我個人是不太認可這種說法的。因為“心理斷乳期”強調從個人內心世界尋找問題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個學說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太悲觀,把人看得太脆弱。實際上人的內心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
1 2 3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