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聽從其實是回避
26歲的小晴,一見到異性就會臉紅,新婚後在丈夫面前連大氣都不敢喘,但不到一年,兩人就離婚了。原來,丈夫無法忍受每次性愛後她的哭泣。
小晴從小在農村長大,受父母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認為自己是卑賤的,應該事事聽從丈夫,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性生活對她而言只是付出、恐懼。可惜丈夫沒有察覺她的心態,“花樣”越來越多,這讓她感到極度恐懼,以至哭泣。她感到自己被“欺負”了,可又無處訴說。
在林紫的咨詢經歷中,或輕或重有這種回避型人格的女性很多。這與家長從小就讓她們建立性是“不干淨”的觀念有關,很容易導致其成年後在性方面表現出逃避、恐懼的心態。
更可怕的是,一旦因為性愛出現矛盾,這類性格的人總會暗示自己:問題一定出在自己身上,女人天生不如男性。要不然她們就會怪罪自己沒有認清對方,找錯了對象,從而迅速地退出所謂的“毀滅性”性愛關系。
林紫認為,要挽救這種兩性關系,一定要對女方進行系統脫敏,循序漸進地幫她們改變性觀念,從讓妻子幫丈夫寬衣開始,漸漸降低其面對異性時的焦慮感。等到對異性的身體完全釋然了,夫妻關系就能恢復正常。
矜持的背後是自戀
在馮宣東的記憶中,有這樣一個電話咨詢讓他難以忘懷。
那是一個羞怯的男子,他不明白自己為何總滿足不了新婚妻子。想看男科又很猶豫,因為他自慰的時候從來沒有問題。妻子的埋怨,讓他感到自己“不像個男人”,連心理咨詢都只敢通過電話進行。
只聽了個大概,馮宣東就意識到,這又是一則自戀性格帶來的夫妻矛盾案例。
自戀性格的人往往擁有幾乎一切優越的條件:眾星捧月的成長歷程、自幼受寵的家庭環境、高學歷、出色的伴侶。他們對自己關注得多,對別人的感受體會得少,在性生活中也是一樣。他們甚至還會按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強迫對方接受。一旦對方拒絕,或者完成不了,就會使性生活陷入“越要求、越不滿”的怪圈。
“自戀帶來的性矛盾是難以解決的。除非讓他做心理咨詢,真正學會體諒別人。因為這是一種人格缺陷,體會被愛的能力很低,怎麼愛他都不能滿足。”
總懷疑有外遇的偏執
“如果他不在公司,那他一定在家裡走來走去焦急地等待妻子。”馮宣東用這樣一句話描述30歲的羅先生。
羅先生跟太太一樣,工作中都是不肯認輸的“強人型”。然而太太似乎在工作上更有成就些,經常“飛”來“飛”去地出差、開會。每次回來,她總顯得很疲憊,對於羅先生“小別勝新婚”的熱情顯得有些抗拒。
開始羅先生還能體諒妻子工作的辛勞,但次數一多,“妻子有外遇了”的想法開始不可抑制地出現在他腦海裡。即使抓不住證據,他也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看作受害者,在性生活中表現出受害者的姿態,不斷用各種語言試探妻子。
不知不覺中,性愛前戲變成了侮辱與諷刺,最後妻子實在忍無可忍,提出了分居。
“偏執性格的人,極度敏感,思想卻固執死板。如果建立家庭,常會懷疑配偶不忠。因此,在性生活方面極容易傷害伴侶,甚至有性虐待傾向。”對於這個病例,馮宣東開出的處方是:人必須學會寬容與信任。既然結婚,就必須把全部的信任交給妻子。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