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青少年心理

解讀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日前對青島5所高校800名本科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青春期性教育的兩大主陣地——家庭和課堂都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對於“獲得性教育的途徑”,來自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比重甚微。

  今天,很多家庭和學校仍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轉圈,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很少關注。那麼,青春期性教育為何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1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存在“禁區”

  在家中,90%的父母假裝不知道“這回事”,沒跟孩子說過什麼;在學校,它只是課本裡一段“自己看”的知識

  2000年,北京市海澱區某學校曾發生一起少女殺嬰案。一名17歲的高二女生,學習很優秀,掌握艱深的知識,卻不懂身體的奧秘。她與一名男生走得很近,糊裡糊塗地懷孕了,卻不知情。因為冬衣的遮掩,家長和老師也沒發現,只以為這個孩子發育太快了。她懷孕7個月時,一次上體育課,肚子劇痛,被同學送回家。那時父母還沒下班。她獨自一人生出孩子後,擰斷臍帶,把已經成活的早產兒扔出窗外,鄰居發現死嬰報了警。在人生的花季,她被判兩年勞教。

  10年過去了,該事件至今仍令人深思:這個孩子因無知付出沉重代價,可是誰為她的無知承擔責任?

  “我從哪裡來?”童年時,孩子們大都打過一個好奇的問號。“你是撿來的。”父母的答案大多秉持“回避”。

  進入青春期,性發育已是繞不開的話題。

  “然而,誰告訴過孩子,你來月經了,證明你有了生殖能力;誰告訴過孩子,卵子排進輸卵管,在什麼情況下會跟精子結合;誰告訴過孩子,精子是通過什麼方式進入身體的?”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陳一筠說,對於這些生理常識,家長往往諱莫如深,采取“鴕鳥態度”。調查發現,90%的家長假裝不知道“這回事”,沒跟孩子說過什麼。

  “結果,一些孩子對真相確實不知。”陳一筠痛心地說,“知道的話,她還有個預防,至少跟男生過從甚密時,知道哪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萬一懷孕了,知道應該去婦產醫院檢查處理;知道即便一個嬰兒,也不可以去殺害。”

  “當前,學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多數就是初中的一門生理衛生課。” 山東省濟南市民張先生回憶:“我兒子上初二時,學校給他們放生理健康的光盤。到了高中,也許擔心它會誘發早戀,性教育成為禁區。”

  “我們青春期時,生理衛生課講到那兒,老師說不講了,自己回去看吧。”陳一筠說,當年環境單純,人也簡單,所以就傻傻地過來了。但是,今天的年輕人生長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網絡的普及,意味著年輕人整天暴露在與性有關的圖像和文字面前。家長不講,學校不講,孩子在准備好之前,就已經有了性行為的沖動,越軌行為難免發生。

1 2 3 4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