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個案: 洋洋快到5歲了,有點內向,在幼兒園也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平時在家話比較多,但最近一年媽媽經常出差,洋洋都是由奶奶帶著。奶奶說洋洋不愛說話了,媽媽也注意到洋洋心裡有話,但有時不論怎麼問,就是不說。媽媽與老師溝通過,老師說洋洋本來在幼兒園就是不愛說話的孩子,最近也沒發生什麼事情。媽媽很苦惱,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心事呢?
心理分析: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施以必要的關注。洋洋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奶奶缺少與洋洋的交流,只是保證了孩子生活上的需要,沒有或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而媽媽由於忙於工作也忽略了與他的溝通,他心裡渴望與媽媽交流,但又不確定媽媽是否有耐心聽,是否有時間聽,慢慢地,洋洋就不愛說話了。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對於孩子的社會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行為、態度、價值觀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方式直接關系著家庭氛圍,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內容直接關系著孩子的認知、行為、情感等方面的發展。親子之間能比較和諧地溝通,就能避免出現一些孩子的情緒問題、行為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表現出與家長溝通有障礙,那麼從小關注與孩子的溝通,與孩子平等溝通,養成溝通的習慣,就會有效避免以後出現在親子間的代溝。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可以有效使用的一些辦法包括:
固定“聊天時間”:家長要養成與孩子聊天的習慣,可以在每天的睡前,躺在床上,讓孩子說說今天在幼兒園都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高興事兒,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兒。孩子的表述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歸納過程,同時家長也能從孩子的表述中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都發生了什麼事,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有所了解,也能保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對於孩子的心理變化也能通過與孩子每天的聊天有所洞悉。
注重“身體語言”溝通: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可以用身體語言進行,抱一抱,親一下,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美國的人類學家在研究人與人的溝通時發現,孩子在表達感情時,更偏重使用身體語言。即使有時家長沒有長時間與孩子溝通,也要用身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媽媽在關注著你”。
保持一顆“傾聽的心”:家長與孩子溝通不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家長過於主觀,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也沒有靜下心來去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的想法有時是有他的道理的。家長應該用問答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指責、批評。以寬容、鼓勵的心態來聽一聽孩子的內心表白,能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待自己的平等態度,孩子也就更樂於將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
減少不良溝通方法: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有許多影響溝通的方法,家長由於是溝通過程的主動一方,往往會意識不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如經常指責、埋怨孩子,認為孩子做的總是不對的;對待孩子的問題經常是啰嗦、打岔,一個問題沒解決,卻想起孩子的一堆“不是”;對待孩子過於理智,凡事都要問個究竟,沒有考慮孩子自己的空間和隱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