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跳舞有六大好處
上海的盧阿姨今年60歲,退休後整天待在家裡,一雙兒女在外地工作,一年也見不上幾面,老兩口總覺得事事皆不順心。在鄰居的帶領下,盧阿姨半年前開始跳廣場舞。伴隨歡快的音樂舒展身體,她全身心沉浸在舞步中。跳完後,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互訴衷腸。慢慢地,盧阿姨讓老伴也參與進來。現在,老兩口都成了舞迷,在家也會時不時跳上一段。盧阿姨說,自打開始跳舞,老伴的“將軍肚”沒了,自己的身材也苗條多了,小病小痛不再來打擾,心病漸漸消失,生活充滿了愉悅感和幸福感。跳舞似乎給自己的生活注入了新的靈魂。
像盧阿姨一樣,很多老人通過跳舞改善了身心健康。專家表示,這主要得益於跳舞帶來的六大神奇變化。
心肺強。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陸一帆表示,長期堅持跳舞,可以增強肺活量,加強心髒儲備能力,還能增強身體抵抗力,降低罹患心髒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平衡好。巴西裡約熱內盧州聯邦大學研究發現,老年人連跳三個月交誼舞,每周三天,每次半小時,其平衡能力可改善50%,跌倒的風險明顯下降,這對於預防老年人因跌倒而引發的骨折有明顯作用。
柔韌佳。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苟波認為,跳舞能提高人體柔韌性,大幅度的動作可以充分舒展身體的各個部分,增加肌肉和關節的柔韌性,增強靈活性和協調性。而良好的柔韌性會減少運動受傷的概率。
肌力壯。苟波說,跳舞是全身性運動,會動用全身大部分肌肉,不僅能增強肌肉力量,增加耐力,還可改善體型。經常跳舞還能舒活筋骨,減少因運動不足而導致的腰酸背痛等問題。
腦力棒。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經常跳舞能讓老年癡呆症的患病率下降76%,好於其他各類體育項目。還有一項研究表明,與舞伴的配合以及彼此間的身體接觸能改善已患病人群的運動能力。
心花放。苟波說,跳舞是一項集體活動,能幫助老年人廣交新朋友、聯系老朋友,增加社會交往,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大家一起聊天可以驅走內心的孤獨感和失落感。跳舞讓身體機能得到改善,可無形中增強自信心。
跳舞雖好,但要適度
苟波指出,老年人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運動能力以及興趣愛好選擇舞種。總的原則是,隨著年齡增加,運動強度需要適當地降低。
50歲~60歲,求樂。苟波表示,這個年齡段的老人心肺功能相對較好,可以按照各自的興趣愛好,選擇節奏稍微歡快的舞蹈,比如探戈、恰恰舞、交誼舞等。運動幅度和頻率可以稍快,達到中等強度運動,每天1~2小時即可。陸一帆認為,跳舞的負荷量要適宜,每周運動5~7次為佳,讓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20次左右。
60歲~70歲,求柔。以中低強度的運動負荷為度,適當減小動作幅度和頻率。苟波表示,六七十歲的老人可選擇扭秧歌、扇子舞等舞蹈,動作較為柔和,對腰、膝、踝等關節造成沖擊較小,可避免運動疲勞性損傷的發生。運動時的目標心率可以用“170-年齡”來計算,有鍛煉基礎者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5~10次/分鐘。
70歲以上,求動。年紀較大的老人心肺機能明顯下降,平衡感和柔韌性較差,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增加,最好選擇慢三、慢四、太極舞等舒緩柔和的舞蹈。苟波強調,老人應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腰、轉髋、下腰等動作,以防發生關節、肌肉損傷或骨折。
老年人跳舞講究樂在其中,但要避開一些“雷區”。
切忌空腹或飽餐後跳舞。陸一帆強調,空腹跳舞容易出現運動性低血糖;而飽餐後立即跳舞會影響消化功能,可能導致胃腸疾病的發生。所以不要吃完飯馬上就去跳廣場舞,飯後一小時跳舞比較合適。
跳舞切勿貪快。苟波提醒,跳舞前要先做5~10分鐘的熱身運動,如慢跑、拉伸。運動時循序漸進,不要突然增加強度和運動量。感到累的時候停下來休息幾分鐘。
不要酒後跳舞。酒後興起而舞會使心跳加速、血管擴張,可能誘發心絞痛、腦溢血。
學會選場地。陸一帆建議,老人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跳舞,遠離公路或空氣污濁的環境,避開霧霾、雨雪、大風等天氣;要選擇空氣流暢、人員較少、地面防滑的場所,時間安排在下午或傍晚較好。
不穿硬底鞋。苟波建議,老年人跳舞最好選擇有較好緩沖、支撐、保護功能的鞋子,如運動鞋或鞋底稍厚、較軟的皮鞋。
及時增減衣服。苟波建議,老人要根據天氣和身體反應及時增減衣服,同時補充水分。大汗後要及時擦干,不要馬上喝冷飲,吹電扇、空調。秋冬季節跳舞,不要隨意脫衣,以防感冒。
不要帶病跳舞。苟波強調,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患者,跳舞前要與醫生溝通。出現感冒、發燒等症狀者,不可貿然跳舞。
泡腳泡澡不可少。每次跳舞結束後,可做一做拉伸運動。回家後可通過洗澡、泡腳、按摩等方法減輕疲勞。如果第二天出現明顯的脈搏加快、腰酸背痛、精神不振等情況,要適當休息,減少跳舞強度和時間。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