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年人走路沒勁了或腿痛了,就休息一會兒,感覺好點了就繼續走路;一會兒又沒勁兒了就再休息會兒。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正常的現象,畢竟人老了,腿腳不方便。還有人會選擇去看骨科或神經科,可是怎麼也看不好。當老人出現間歇性跛行和走路沒勁兒時,可能是血管堵塞了,應該考慮看外周血管科。
供應四肢血液的血管稱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適很常見,據統計患病率約15%。不僅是患者,甚至有些醫生對這種疾病的認識都很不夠,常常誤認為“老年關節病,體力不好,或坐骨神經有問題等。”
很多患者把外周血管病引起的腿部症狀當成是老年慢性病,不著急慢慢地治療,結果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延誤診治良機。間歇性跛行輕微時不會致殘,但如果血流嚴重受阻導致氧和營養供應不足,嚴重時會發生壞疽、趾端發黑。在臨床上,有的患者發現趾端發黑或者腿部發紫才來就診,但此時缺血嚴重處已經發生了細胞損傷和死亡,有些甚至到了截肢的地步。
關節病和神經病變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變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區分開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續性的,而後者是間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幾分鐘後出現小腿、臀部、髋部或足弓疼痛、發緊、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幾分鐘後又能恢復行走,反反復復。
除了腿部症狀,患外周血管病的老人的上肢也會發生動脈阻塞,出現患肢無力、發涼、無脈或脈弱。如果上肢的上游供血動脈嚴重狹窄,還會通過一定的機制,發生“竊血現象”,就是說患肢活動時,本來供給大腦的部分血液被缺血的動脈“偷走”,以供給缺血的患肢,結果導致頭暈,甚至腦卒中。
因此,老年人出現以上情況時,一定要盡快到專門的外周血管科或血管科檢查診斷。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