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生了病,吃藥打針是常有的事。打針雖然有其優點,但是也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後果,應引起年輕父母的警惕。
小兒生了病,吃藥打針是常有的事。打針雖然有其優點,但是也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後果,應引起年輕父母的警惕。由於肌肉注射引起的並發症有下列幾種:
臀大肌攣縮症: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由於肌纖維很柔軟,對刺激反應很敏感,如果經常進行臀部注射,那麼,反復打針的損傷和藥物的化學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藥物刺激,就會引起局部肌纖維的充血腫脹,繼而發生纖維化,形成臀大肌攣縮症。其主要表現為臀肌萎縮,臀部扁平,皮膚凹陷,有時呈桔皮樣,下肢外展,足尖向外呈“外八字”形,以致行走時步態不穩,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一旦發生臀大肌孿縮,那只有請外科醫生治療了。而其預防方法是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臀部肌肉注射。即使病情需要,也應爭取得到小兒的配合,可采取小兒由父母抱著的坐位,用雙腿夾住患兒的雙腿,手臂擋住患兒的腰部,防止患兒不合作扭動腰肢發生意外。此外,注射要合理選擇部位,兩側臀部輪流進行,不要老是打在一側。
硬塊:小兒的臀部只有巴掌大小,而肌肉注射卻常常限於臀部外上方四分之一的區域。在這方寸之地,反復的注射損傷和藥物的刺激很容易造成硬結。對於這種打針後造成的結塊,首先可采用熱敷,目的是促進硬結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藥液的吸收利用,使硬結消散,如采用50%硫酸鎂進行濕熱敷則效果更好。預防辦法首先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打針,對於一些刺激性的藥液要做深部肌肉注射,長期注射要經常更換注射的部位。每次打完針後,在夜間睡覺之前局部加以熱敷,以防止硬塊產生。
斷針:打針時由於孩子哭鬧厲害,肌肉繃緊,會發生針頭斷在肌肉裡的情況。針頭折斷最容易發生在針頭與針尾的連接處。一旦發生斷針時,家長不要驚慌,安撫孩子使其保持鎮靜,以免肌肉收縮使得斷針進入更深。若針尾尚留在皮膚外面,可用手指緊緊夾住或用鑷子將斷針拔出。假如斷針已全部進入皮膚內肌肉中,得由外科醫生在x線透視下取出斷針。千萬不要在斷針處做局部按摸尋找,這不僅無助於取出斷針,反而會使斷針更加深入,造成對周圍組織的損傷。
感染:在醫院的打針室,常常會見到年輕的父母帶孩子來做肌注後,為了哄孩子,習慣地用手幫著按摩注射部位,企圖減輕疼痛。人的手上帶有許多致病菌,如果用手去按摩,這些致病菌就可趁機沿著尚未閉合的針眼侵入人體,引起局部組織的發炎。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不論皮下、肌肉還是靜脈注射,都應在針頭拔出以後,用一個消毒的干棉球在局部稍稍壓迫一下,這樣可使針頭損傷處的出血停止,針口自然封閉。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