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火鍋應該有這些講究
火鍋食材新鮮,含有多種綠葉蔬菜、豆制品、海帶蘑菇等菌藻類、薯類、蛋類,比一般菜肴更容易達到營養均衡的要求,是冬天的美味佳肴,但吃火鍋還應有以下講究。
食材選購原則——
天然新鮮、種類多樣、
多素少肉、菌薯兼備
新鮮蔬菜和肉蛋類等的比例達到3:1,做到葷素比例協調。
多點蔬菜、薯類、菌類、豆制品,少點肉類,一些加工好的半成品如
午餐肉、火腿腸、肉丸等最好不用。
蔬菜應該是種類、數量最多的食物,如油菜、麥菜、 茼蒿、香菜、莴筍葉、豌豆苗、西蘭花、小白菜等綠葉菜。大白菜、冬瓜、白蘿卜等淺色蔬菜。海帶、蘑菇、金針菇等菌藻類富含膳食纖維與菌類多糖,對促進腸道健康和機體免疫很有好處。紅薯、土豆、山藥、芋頭等薯類可作為主食補充。豆腐、凍豆腐、豆腐皮也適合涮煮來吃,但油豆泡、油炸腐竹脂肪含量較高要少用。
肥牛羊肉片脂肪含量高達30%,有肥胖、慢性病、急性炎症期的人要少點。可用瘦牛肉片、魚蝦、雞肉片、百葉毛肚、鴨血等代替。
食材放入順序——
先薯素再吃肉
吃火鍋最好的順序是先涮薯類和蔬菜,有了飽腹感後,再吃肉類,這樣可避免吃進太多脂肪。葉菜在沸騰的鍋中稍加焯燙就可夾出,否則營養素會流失,口感也會變差。肉類則要保證熟透,吃多少放多少,隨吃隨涮,涮熟再吃。
吃火鍋溫度不能太燙
食道黏膜的耐熱溫度只有45℃,過高的溫度會傷害到嬌嫩的口腔和食道黏膜,加上麻辣的刺激,易引發口腔炎症、消化道潰瘍,所以火鍋食材要晾涼再吃。
鍋湯久煮不宜喝
國內一篇研究論文,測定了4種火鍋湯共24鍋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結果發現,隨著測定時間延長,涮鍋湯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在不斷上升。
鑒於此,火鍋湯應盡量少喝或不喝。如果確實喜歡喝湯,可在清湯涮火鍋的前30分鐘內喝。已經煮了一兩個小時大量菜肉的湯或麻辣湯,其中亞硝酸鹽、草酸、嘌呤、脂肪均較高,不建議飲用。患有慢性咽炎、胃腸炎、膽囊炎、胰腺炎、皮膚病、痔瘡等疾病患者不宜選擇辣味火鍋;糖尿病、高血壓、
痛風患者應忌食海鮮類火鍋。
最後,為避免進食太久給胃腸道增加壓力,進食過量導致餐後血糖過量升高,一餐火鍋最好控制在1個小時以內吃完。
一家三口這麼吃
下面以一家三口為例,火鍋配菜如下(具體食材與分量可根據個人身體情況和口感喜好選擇調整):
蔬菜豆類等:白蘿卜150克,生菜250克,白菜250克,冬瓜100克,海帶100克,木耳50克,金針菇100克,凍豆腐150克,魔芋100克。
主食薯類:土豆50克,淮山50克。
肉類:牛肉片200克,羊肉片100克。
調料:麻醬(富含鈣和維E),放些有殺菌作用的蒜汁和醋,幫助預防腸道感染與促進消化。
飲料:蔬果汁,蘋果醋,酸梅湯,綠茶,大麥茶均可,可有效幫助消化和減少脂肪吸收。
白菜、生菜清爽可口,有清火去膩的功效;冬瓜、黃瓜具有減肥消脂的作用;油菜、雞毛菜、油麥菜、茼蒿、豆苗、豆尖等都是營養價值極高的綠葉蔬菜,富含葉綠素、鈣鎂鉀,還能提供大量維C和維B2,當然這也需要即燙即吃。海帶、菇類、魔芋富含膳食纖維,幫助控制血脂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