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心理年齡與人際關系

  經常聽到有人說,哎,我老了;身還年輕,心已蒼老。

  所謂心老,大約說的就是心理年齡超過了生理年齡。也的確有專業測試的結果,很多人的心理年齡就是大於生理年齡的。

  心理年齡遠大於實際年齡的人,會顯得城府過深,很難與同年齡的人有相互的理解與共同的語言;而心理年齡遠低於實際年齡的人,則會顯得過於天真,不利於個人的社會化生存與成長。

  實際上心理年齡並不是一個“固定值”,它是可以變化的。如果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環境中,擅長利用這種變化,將十分有利於人際關系的處理,而此時的“心理年齡”就是改善各種難於溝通“阻力”的“滑動變阻器”。

  比如,對待小孩,我們可能都會自然而然地和他們用“孩子的口吻”來交流,因為對方是小孩,只有這樣才能比較順利地與他們進行對話溝通。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齡”不自覺地下調到了與對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會覺得有溝通障礙。其實這種方法,如果稍加用心地“普遍應用”,將會成為人際交往的一貼良好的潤滑劑。

  最簡單的,和父母之間,成年後會覺得溝通困難,那是因為,在父母心目中,我們永遠都是天真爛漫可愛的小孩子,不管在外面,是多麼大的公司多麼高的地位,那些“附加值”在父母看來,都不過是“皇帝的新裝”。用“社會面孔” 去對待父母,你不自知,可父母會感到極端不舒服。有時候我們一廂情願地覺得父母“應該享享清福”,而忽略了讓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我們一些照顧,實際才是他們最需要的。關愛自己的孩子,並不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所謂“還不清的兒女債”,其實也是父母心頭最甜蜜的債。若沒的還了,沒的指點了,恐怕也是一種失落。所以,在長輩或上司面前,要適當地表現出較低的心理年齡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