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一位西安的媽媽在微博上發帖,聲淚俱下地描述了一幕悲劇:她閨蜜的小寶寶剛剛兩歲左右,在家庭聚會時被一位親戚喂食了一粒開心果,嗆入氣管後因窒息不治身亡。
走親訪友、家庭聚會中,活潑可愛的小寶貝無疑是焦點,而不少親戚朋友也往往以喂食、逗樂等方式取悅,年輕的父母應接不暇,有時往往礙於面子放任這些親戚所為,無形中埋下了隱患。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方法
患者清醒:患者站著或坐著,救護人從背後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將拇指一側放在患者腹部(肚臍稍上);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沖擊性地、向內上方壓迫其腹部,反復有節奏、有力地進行,用形成的氣流把異物沖出。患者應作配合,頭部略低,嘴要張開,以便異物吐出。
患者昏迷:取仰臥位,救護人兩腿分開跪在患者大腿外側地面上,雙手疊放用手掌根頂住腹部(肚臍稍上),進行沖擊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壓迫,然後打開下颌,如異物已被沖出,迅速掏出清理。
患者為嬰幼兒:患者若是3歲以下的孩子,救護人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如果異物還沒出來,可以把孩子翻過來,面對救護者,將手指並攏在孩子胸部下半段按壓1—5次。隨時觀察孩子嘴裡有沒有東西出來,如果有東西,救護者應該用手指將異物鉤取出來,千萬不要捅。切記,以上所有動作都是在孩子的頭低於胸的情況下完成的。
喂孩子堅果類食物很危險
親戚的喂食行為本無惡意,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才追悔莫及,究其根源,往往在於他們缺乏醫療常識。
幼兒吞咽反射發育還不完善,咽喉內會厭軟骨還不能很好控制,本身在進食時就會有食物誤入氣管的情況發生。在人多嘈雜之處,幼兒或因興奮或因緊張而大笑或哭鬧時,喂食食物更會增加氣管異物發生風險。並且春節期間,花生、瓜子、糖果等零食數量較多,而食用這類顆粒狀零食也會極大地增加氣管異物風險。其中,果凍、堅果卡喉後喪命的幾率非常大,即便是搶救及時,也免不了出現生命危險,曾經就有不少案例是關於寶寶吃果凍後卡喉,卻因其食材特殊,無法搶救而導致的悲劇。
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名“海氏急救法”。是美國醫師亨利·海姆立克1974年發明的一套利用肺部殘留氣體,形成氣流沖出異物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搶救氣管異物患者的標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沖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的沖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沖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去除,使人獲救。
“危險食物”果凍排首位
醫生介紹說,不要給嬰兒喂食花生米、蠶豆、黃豆、瓜子及類似堅果類食物,果凍、軟硬糖等也不行。“嬰幼兒後牙尚未長出,咀嚼功能差,經常吞咽整塊食物,且喉頭保護性反射功能不良,容易使食物嗆入氣管,這些食物都是導致嬰兒窒息的根源。”
那麼,到底哪些食物會給寶寶帶來安全隱患?
隱患食品
其中,果凍、泡泡糖也較為常見並極為危險,尤其是果凍,又軟又不易取出,一旦誤吸就會將氣道堵得“死死的”,孩子很容易窒息。
1 果凍
2 麻花、糖果
3 鱿魚絲、牛肉干
4 花生醬
5 堅果類
6 龍眼、葡萄、櫻桃等小巧帶
核水果
7 芹菜、豆芽等不易嚼爛的多
纖維蔬菜
8 無法嚼爛的大肉塊
9 長面
10 多刺的魚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